前言
微供业务是1688一块针对微商(社交电商)群体,提供专享私密货源及微商特色服务的垂直业务场景。今年7月,微供迎来了它的一周年生日,在过去的一年里,众多的供应商们跟着业务一起走过了从0到1的艰辛。一年的努力,大家一同成长,业务完成了生存即将走向壮大,我们的供应商们也因为有了微供这条新兴的渠道,扩展了自己的生意。因此,这次一周年的聚会是各方面都翘首期盼的。作为UED,在接到这个项目需求时,真是既兴奋又紧张。身为一名产品的视觉设计师,第一次负责线下展会的设计,在过程中尝试将做产品体验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整体展会流程中,将平时封闭在屏幕中的体验扩展到更大的场景,更丰富的体感当中。
峰会项目背景
下图以一条时间线列举了微供一年来的大事件,在微供业务市场端(微供市场)和工具端(采源宝)都发布之后,去年10月份我们举办过一次针对买家群体的峰会。那次峰会是微供业务首次对外发声,目的是向众多的微商买家专递微供市场价值。
到了今年7月一周年的峰会,背景、目的、受众三方面都跟第一次的峰会不同。温故可以知新,在项目的刚开始,通过对比两次峰会三大点的关键差异后,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对焦一周年峰会的目标核心。就像做产品一样,一个设计的开始,首要的就是了解项目背景、业务目标、核心用户等,才能准确的推导出我们的核心目标及关键发力点。
明确设计目标
明确的设计核心是项目开始的前提,保证之后整个环节的每一步设计手段都不会跑偏。从业务环境来看:725峰会,业务度过存活期,进入拓盘期,需要更多的商家提供更好的货源和服务。从受众群里来看:本次受众群体是卖家,也就是平台的供应商。再结合本次”聚社交,拖通路“的主题,最终得出本次峰会设计的核心目标:讲故事,立标杆。
运用体验设计的思路进行设计拆解
1.多感官体验扩展
一个常见的线下展会通常都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跟设计相关的不外乎展板,导视,邀请函,会场布置等一些偏向视觉设计的内容,设计师也比较擅长运用一套体系化的视觉表现来贯穿这些内容。
但是,是否只做到了视觉层面就足够了呢?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当然是不够的。一场完整的峰会是包涵了从前期宣传到会场体验,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屏幕到实体空间的多触点多场景和多任务的。“人”做为感受一场峰会的受众主体,他的感觉也会从平时对着屏幕界面单一的视觉感受而延伸到更丰富的体感。所以,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兼顾“五感”的体验,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本身峰会的内容不同,对五感的应用范围也会有所取舍。这次725峰会中,除了视觉外,还扩展了听觉和触觉的体验。如果是一场美食的峰会,应该还会用到味觉和嗅觉的体验。
之后,根据之前提到的峰会设计必备的几大方面,梳理出需要设计的具体环节,然后根据不同环节所能够运用到的感官体验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目的是保证传统峰会该有的常规环节一个不少,在常规中寻找合理的感官叠加,从而达到多感官体验设计的目的。
2.运用体验地图,找出设计核心发力点
在产品设计中,体验地图是经常会被运用的设计方法。通过梳理体验地图能够快速定位到整个用户体验流程中需要优化提升的地方,帮助设计师找到关键发力点。
许多刚入行不久的设计师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什么都像做到最好,大而全,但往往变成了自己钻牛角尖,加班到怀疑人生但是结果却平平。关键点做精,常规点做好才是把控大项目产出的正确方式,在保证整体项目的进度质量下又有设计亮点。
在具体设计工作前,先通过体验地图的方式,按照常见的峰会流程,梳理了一版用户体验地图,可以看出在整个流程的中后程用户的情绪开始呈现疲态,而中后程又是峰会重点内容的核心部分。用户出现疲态的部分就是UED可以运用设计的能力帮助提升增加体验亮点的地方。下图中黄色部分就是可优化的点。
通过设计优化,着重提升用户在以下几点的体验感受:
-
提高商家前期传播的参与感、主动性和自发性 手段:分角色H5,商家自定义自营销
-
缩减进入会场动线过长,商家寻找过程焦虑感 手段:加强动线上的会场氛围营销,标杆商家形象融入和传递
-
增加商家等待会场开始前的参与感,调动商家期待情绪 手段:互动合影分享区,标杆商家情感故事视频
-
会场演讲环节气氛渲染 手段:各环节会场环境音乐氛围
-
会议结束前情绪调动 手段:互动仪式感设计,提高结束前情绪
-
会议结束后纪念,实物留念
根据对体验减弱点的优化提升,将原本后半程逐渐疲态的用户情绪提升到阶段性持续兴奋的程度。
3.把握重点设计,下放拓展型需求
根据细化出的设计细节,将设计内容分成创意型和拓展型。主视觉和整体峰会的亮点设计属于创意性部分,需要UED着重把控细节产出。另外一部分是不需要太多创意的拓展型需求,可以输出相应的规范给到合作的会展公司进行拓展,UED做好审核工作即可。
同时,做为项目的负责任一定要制定好清晰的设计排期表,便于内外部设计产出对接,保证项目进度。
设计产出
1.确定主风格方向
在开始设计前,召集所有设计师和业务方一起快速进行风格方向对焦,确定了本次峰会设计风格的关键词,确保UED和业务方理解一致,避免出现改改改的情况。
结合微供业务传递的心智及峰会主题,同业务方一起脑爆出了“社交、故事感、趣味”的核心关键词,结合微供市场设计中贯穿的“气泡”元素最终确定了主视觉方向。
色彩选择上,由于微供市场有自身的主色调,为保证线上线下统一的连贯性,依然沿用市场主色基调,考虑到线下视觉氛围及印刷效果,将颜色做了微调。根据“社交”关键词,自然联想到微商的销货渠道微信,从而增加了一个辅助色。运用两个高亮撞色打造核心视觉氛围,再配合适当中性色平衡画面。
以峰会主题为视觉设计核心,一目了然,将“通路”的概念运用在背景设计中。通过小icon元素的点缀增加画面跳跃感和趣味性。考虑到主视觉运用在室外和室内会场的不同场景,分别设计了三种背景配色。
2.着重亮点设计
主视觉确定之后,将拓展性物料设计交由会展公司快速输出,UED则着重于根据体验地图梳理出的亮点设计部分。此部分设计时包涵最开始规划的多感观体验的融入。
3.现场落地
线下峰会和做线上设计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最终结果的呈现觉得多数是需要在线下实体落地的,在项目的把控上,需要设计师在前期严格把控各环节时间节点以及最终输出物的绝对准确性,因为在实现环节出错,那么所耗费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本都会是线上的好几倍。在整个项目环节中设计师也需要多次到实地去考察,确定线下各物料位置,人员动线等等,搭建过程也需要实地跟进,保证最终展示成品和设计初衷一致。
设计开始前进行会场实地考察,确定各物料布局,规划人员动线。
现场照片
小结
本次峰会的设计是UED方首次主导并全程参与推进落地的线下为主的设计项目,设计中结合自身做为产品体验设计师的优势,运用了一些体验设计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梳理,希望能给其他做线上设计的同学一些经验。目前,整个集团对设计师提出的UXD岗位的要求,以及如今线上线下不断融合的趋势,各职能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新的环境要求设计师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尝试更多的体验场景,做为业务的设计师也应站在更广的视角去思考如何不断从各种环节和层面上去丰富用户的体验感受,将自身对用户的理解,对体验设计专业方法的运用落实到更广的领域中。